守得住节操,经得起诱惑。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语,道出了为人、做官、行事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
这也是中宣部给予孙波的表彰决定中的一句话。
节操对于每个人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必须具备的品质。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怎样,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面对利诱与威胁,能否一以贯之守得住,从而挺起做人的脊梁;还体现在面对利诱与威胁,能否经得起诱惑的考验,不在人格上丢盔卸甲。
守得住节操,经得起诱惑。孙波20年的审判实践,无愧于这样的评价。作为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难免经常与犯罪分子打交道,与犯罪有关的形形色色人物接触。面对犯罪分子的扬言打击报复,孙波从未屈服,总是义正辞严,铮铮铁骨;面对顺手可得、不断加码的利诱,他视为粪土,当做侮辱,一心向法。孙波的“守得住”与“经得起”,在于他能恪守对法律负责的信仰,坚守对人民负责的道义。
在中国古代,节操是传统伦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许多志士仁人终身追求和努力遵循的道德规范,甚至很多时候节操就是坚持正义、英勇不屈、洁身自好、品行端正的代名词。
守得住节操,经得起诱惑。孙波20年的职业追求,体现的就是这样的标准。在一桩桩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中,他不惧威胁利诱,秉公审判,坚持了正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他洁身自好,全心奉献法律事业,铭记了责任和良知,保持了端正的品行。孙波的“守得住”与“经得起”,源于他始终有当一名纯粹法官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注入了外邪不可侵袭的正气。
纵观历史,坚守节操者无以计数,杜甫、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等,不仅诗文流芳百世,其铮铮正气也一直被古往今来的人们所崇敬;而遍览史书,丧失节操者从古至今亦不乏其人,但他们的结局都是遗臭千古,为人不齿。
如今,不少人已将节操抛于脑后了,以为节操既不当吃又不当喝,说节操如何如何重要,简直是不识时务。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党的十八大以来,那些接连被中纪委查处的违法违纪高官们,大都因为丧失节操,走上了贪污、受贿、弄权、偷奸之路。正因为守不住节操,经不起诱惑,才导致在做人、做官、做事上丧失了起码的底线,最终栽了大跟头,也成为人们所不齿的对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时指出的,纵览贪官堕落,无不祸起小节不保。一个在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节上过得硬。党员干部面对诱惑,定要守节持定,不因一念之差、为恶之小而酿成终身大祸。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
革命先驱李大钊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节操”,最易丧失的也是“节操”。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普通法官孙波的“守得住节操,经得起诱惑”,实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