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替百姓着想 为群众解难

——七论学习时代楷模,践行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4-07-24 09:11:18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句名诗,意思是说,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诗中所表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历来被一些为官者所推崇。

    那么,关心百姓疾苦只是为官者的事吗?不见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即便在没有执政的历史时期,也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为民谋幸福的目标上,最终赢得了执政地位。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工作人员,可以说人人都处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一举一动是否为民、是否服务于民,都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不可轻视,不可小视,更不可无视。

    孙波身为普通法官,不仅业务精湛,而且在日常审判工作中处处彰显为民情怀,常常尽心替百姓着想,时时尽职为群众解难,深受群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他的这一品质,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因为这样一种为民情怀,在办理未成年犯罪案件时,他从来不是一判了之,而是把工作一直延伸到审判后的帮教。如此替百姓着想,使得一些未成年被告重返校园,有的还考上了大学,可见替百姓着想之“忠”。因为这样一种为民情怀,在审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他忍着透析后的身体不适,坚持开庭审案,在法台上一坐10余个小时,听百姓诉说苦衷,不以染病之“私”影响民生之难,最终圆满结案。如此为百姓解难,70余名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了公正的维护,他也因此赢得了百姓的一面锦旗,可见为群众解难之“诚”。

    由此可见,替百姓着想,为百姓解难,并非只有为官者可为,所有具有友善之心的人皆可有所作为。因为服务是没有界限的,细细反思,其实我们几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可以找到服务百姓的“切入点”,只要心不离群众,只要肯把“落脚点”放在群众中,就一定有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难的可为之处。

    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难,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符合“友善”的本质含义。

    友善,顾名思义,就是友好亲善的意思。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仅仅局限于对亲朋好友的友善,这显然是狭隘的理解。须知,友善被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生活化、大众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做人、做事、成家、立业以及走上成功的重要法宝。

    孙波的“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难”,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友善的内涵。

    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去学、去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