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优化营商环境 -> 营在法院

联动施策规范住宅室内装修 构建法治化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10 17:38:27


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联合出台《住宅室内装修协同治理工作机制》,以“司法保障+行业监管+权益保护+技术赋能”为核心,剑指住宅室内装修违规施工、虚假承诺、纠纷解决难等突出问题,推动市场从“乱象整治”向“长效规范”转变。 

一、明确四大目标 靶向破解市场乱象

此次协同治理锚定四大核心目标:一是破解室内装修纠纷“审理难、执行难”困局,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提高执行到位率;二是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遏制无资质施工、恶意违约等行为;三是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四是形成“部门联动、数据互通、信用约束”的长效治理格局,实现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通过精准施策,切实回应群众对“放心装修”的迫切需求。

二、划分职责清单 凝聚协同治理合力 

司法赋能,破解纠纷痛点。市法院聚焦住宅室内装修纠纷处理全流程优化,推出多项务实举措。在价值认定方面,采用“重置成本法+成新率”核算标准,对评估费用过高的案件启动司法救助,避免案件搁置。执行环节依托法院“一张网”平台,对违约企业及关联人员实施动态查控与信用惩戒,限制其参与政府工程投标资格。同时,推广标准化合同与“3331”付款模式(首付30%、水电完工30%、木工完工30%、验收合格10%),从源头降低风险,并通过社区调解工作室、小额诉讼绿色通道、民刑衔接机制实现纠纷高效化解。

健全体系,强化监管职责。市住建局从责任体系与制度流程上,明确装修企业、房屋使用人(严禁擅自拆改承重结构)及物业企业的责任,指导各县区住建局强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完善住宅室内装修管理相关制度文件,畅通房屋图纸调阅路径,提升管理人性化与便捷性。强化监管服务与能力建设。推进“管家式”指导:协调市、区级专业人员进驻街道,为独居老人、残障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结构安全指导;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指导各县区住建局组织物业从业人员、社区网格员开展结构安全培训,强化其识别违规拆改行为的专业能力;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物业→街道→执法部门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违规行为发生后执法人员及时到场处置。

联动发力,构建共治闭环。双方成立协同治理工作专班,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实时共享行政处罚、涉诉案件等信息。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违规施工、虚假宣传等行为,并通过官方渠道普及合同范本与维权途径,将治理成效纳入年度考核,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三、创新治理手段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机制融合多项创新举措破解行业顽疾,价值认定上统一核算标准并降低评估成本,执行环节强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监管中引入数字化平台与信用分级,纠纷化解推行“调解优先+快审快执+刑事震慑”模式。特别是“3331”付款模式的推广,通过预留尾款作为质量保证金,有效降低消费者资金风险,而三方共管的履约保证金制度则为解决企业“跑路”遗留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四、聚焦民生关切 释放规范治理红利

   该机制的实施将显著提升群众装修消费安全感,依托标准化合同与科学付款模式规避陷阱,借助社区调解与小额诉讼通道低成本维权。对企业而言,将引导其合规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长期来看,机制将推动鹤岗地区住宅室内装修实现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转型,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