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钱我早该还您,还让您为这事儿费心这么久……”视频画面中,小郭紧握手机,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郭某诚恳致歉。
	这场跨越山海的亲情和解,源于鹤岗市东山区人民法院对小额亲情纠纷的精准施策,更依托“龙法和小精灵”远程调解平台的技术赋能,最终让一度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重归融洽。
	事情要从五年前说起。小郭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向父亲郭某借款5万元。此后,虽陆续偿还部分款项,但仍有3000元欠款迟迟未偿还,父子多次沟通不仅未能要回欠款,反而使矛盾不断升级。
	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郭某,仅靠积蓄和微薄退休金维持生活,迫切希望儿子结清余款;而小郭则认为父亲未能体谅他的生活压力,对这笔钱“太过计较”。隔阂日益加深,郭某迫于生活压力无奈远赴他乡务工,空间的距离让父子沟通越来越少,心结却越系越紧。最终,郭某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偿还3000元欠款。
	承办法官王书婷接到案件后,并未简单“一判了之”。她敏锐地意识到,这起案件标的额虽小,但涉及父子亲情,一纸判决或许能了结欠款纠纷,却可能彻底割裂血脉联系。
	 
	“化解矛盾是底线,守护亲情才是根本。”秉持这一理念,法院当即启动“先行调解”程序,以柔性沟通替代刚性审判,全力弥合濒临破裂的亲情。
	然而,父子二人远隔千里,线下调解难以实现。此时,“龙法和”远程视频调解工具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工作人员通过“龙法和”系统将双方接入视频连线。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并未急于谈“钱”,而是先引导父子回忆过往温情,唤醒彼此心中的亲情联结。随后,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与难处,郭某细数远赴他乡务工的艰辛与不易,小郭也坦诚道出近期的生活压力。远程视频的“面对面”交流,让双方逐渐卸下心防,开始理解彼此的处境。
	最终,调解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小郭不仅当庭通过线上转账归还3000元欠款,还主动提出多支付2500元作为父亲的生活费。
	 
	“爸,您别再辛苦打工了,这点钱您留着用。”视频另一端,郭某眼眶泛红,连连点头。
	父子间的隔阂在这一刻彻底消散。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是东山区人民法院以“调解优先”理念守护亲情、以科技赋能司法审判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东山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提升纠纷化解能力,一方面深化“先行调解”机制,对家事、邻里等涉情感纠纷,优先采用柔性方式化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龙法和”远程调解平台与“龙法和”云上法庭的协同效能,打破地域限制,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在高效化解纠纷的同时,最大限度守护家庭和睦、维护社会和谐,让法理之光始终与亲情温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