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间的矛盾,要在田埂上化解。
近日,萝北县某村一场土地承包纠纷僵持不下,原告与被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面临破裂。
面对僵局,萝北县人民法院团结法庭的法官并未局限于“坐堂审案”,而是主动走出法庭,将庭审现场搬至田间地头。他们首先前往村委会,与负责人当面核实土地的历史承包台账;随后,邀请熟悉村情民意的村干部一同前往争议地块,实地勘验、精准丈量边界。凭借村委会详实的日常管理记录,以及村干部“人熟地熟”的“活地图”经验,法庭迅速锁定关键事实,准确找到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既要判得清是非,也要解得开心结。”考虑到农村作为“熟人社会”的特殊属性,在调解过程中,他们先从拉家常入手,引导双方回顾多年来互帮互助的邻里情谊,逐步消解对立情绪;再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用“庄稼人听得懂的话”,深入浅出地阐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边界。
最终,在法官的耐心的疏导下,双方当事人放下成见,握手言和,一致同意按照调解方案划分土地。这场在家门口的调解,不仅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守护了乡村社会最为珍贵的邻里温情,让司法公正以可感可触的方式,真正走进了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