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星河,微光成炬。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的身影,留在田间地头的调解现场,伏在深夜不熄的案卷灯前,立在庄严公正的审判台上,奔在风雨无阻的执行路上。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专业的判断、执着的坚守和质朴的温情,汇聚成照亮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的星火,温暖着百姓对法治的信仰。
《鹤法微光 》专栏聚焦鹤岗市两级法院审执一线真实事件,记录那些平凡岗位上的动人故事,展现法院干警可信、可爱、可敬的温暖点滴。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微光故事,感受司法温情,见证平凡坚守。
金秋九月的一天,向阳区人民法院机关大楼前,出现了这样暖心的一幕:一位双手拄拐、行动不便的老人步履蹒跚的走进法院大院前来办理事务。值班法警立即主动上前,提供便民轮椅,并护送老人经由专用的无障碍通道,平稳、安全地进入诉讼服务大厅。这一微小的举动,赢得了现场群众的赞许。
原来,这位老人空荡的右裤管是早年工伤落下的残疾。他因子女赡养问题已奔波多日,这天特地来到法院咨询。法院门前大道平坦,但因为地势原因也显得有些陡峻,老人双手紧攥着磨得发亮的木质拐杖,左脚颤巍巍地“拾级”而上,身体却因无法支撑而猛然一晃,险些摔倒。最后,他只能倚着拐杖,在大门口喘着粗气,浑浊的眼睛里写满了焦急与失落。
这一幕,被监控前的值班法警小李看得真切,他立即拿起对讲机:“大门处有位残疾老人需要轮椅支援,速来!”
备勤法警小袁闻讯,拎起折叠轮椅便飞奔而出。赶到老人身边时,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大爷,别担心,有我们在。”小袁一边柔声安抚,一边稳稳扶住老人的胳膊,让他先借力站稳。随后他单膝点地,利落地展开轮椅,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后腰,缓缓助其坐下,又蹲下身将老人的左脚轻轻抬上脚踏板,整理好衣角,确认老人坐稳后,才推起轮椅,稳稳前行。
“大爷,咱走无障碍坡道,平稳得很。”小袁推着轮椅,沿着铺设了防滑胶垫的坡道前行,坡道两侧的不锈钢扶手被阳光晒得温热。途中,老人忍不住叹气:“我这腿脚,来趟法院真是不容易……”小袁立刻俯身接话:“您放心,今天有我呢,窗口我都熟,保准帮您把事问清楚。”
轮椅平稳地驶入诉讼服务大厅,小袁一路陪同,帮助老人整理材料,引导至“特殊群体优先窗口”,耐心地向老人解释流程。值班法官也主动上前,为老人答疑解惑。
老人在得到满意答复离开法院前,紧紧握住小袁的手,声音有些哽咽:“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通道修得好,你们的服务更周到!”
这暖心的一幕,正是向阳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在这里,公正不仅体现为裁判文书上的法理,更体现在诉讼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向阳区人民法院不仅建有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硬设施”,更构建起“主动发现、主动询问、主动帮助”的“软服务”。小袁、小李这样的一线干警,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践行者,他们用向前一步的主动服务,将“有爱无碍”的司法温度,融入一次次的俯身询问与耐心指引之中,为特殊群体铺就了一条从脚下直达心底的“绿色通道”。这条通道,真正保障了每一位群众都能平等、无障碍地行使诉讼权利,也让法治的光芒温暖而明亮地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