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进百村 讲百案 利百姓 | 绥滨县法院“百日活动”第二期:聚焦民生纠纷 传递法治力量

发布时间:2025-07-29 10:13:5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司法力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效能,绥滨县法院精心策划的“进百村、讲百案、利百姓——助推法治乡村建设”百日活动已迈入第二轮宣讲阶段。本周,6名法官深入10个村屯,通过生动讲解各类民生纠纷案例,细致解析生活场景中的法律要点,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每个角落,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有农户在自家菜园喷了杀虫剂,没设警示牌,结果毒死了邻居家散养的家禽,最后赔了七成损失。”在绥滨镇凤仪村的菜园里,法官眭焕站在田埂边,指着身旁的菜畦说起农药误伤家禽的案例,他特意点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菜园课堂”式的沉浸普法,用村民熟悉的田间事解读法条,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变成了看得见、用得上的生活道理,让村民们听得明明白白,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一下子就和自家过日子的事儿挂上了钩。

“朋友一起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还硬劝,喝出问题得赔偿;喝完酒没照顾好,没保证安全,也可能要担责任。”在胜利村,法官助理杨秀泉讲的饮酒安全案例,正对应着《民法典》里的相关条文。村民们听着案例,不时插问具体情形,这些疑问让法律条文有了更实在的注解。村民知道了喝酒时该注意啥,杨秀泉也从大家的提问里,摸透了村里人情往来中的法律顾虑。这样的交流,不仅让村民心里有了数,也让法律适用更贴合乡村的生活实际。

农村生产生活里的这些寻常事,看似稀松平常,却藏着不少纠纷隐患。法官们借着一个个具体案例拆解其中的法律门道,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生活智慧。村民们明白了潜在的法律风险,掌握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护身符”,遇到事儿心里有了准谱;法官们在倾听家长里短、解答法律困惑的过程中,既摸透了村里的实际情况,也练就了做群众工作的真本事。

当前,绥滨县人民法院“百日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法官们将带着更多“沾泥土、带露珠”的普法案例深入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在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为乡亲们筑牢权益保障的法治堤坝,让法治的种子在广袤乡村生根发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