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总会遇到这些事儿
土地的承包权到底归谁?
买种子化肥上当了咋维权?
同乡恶意欠账如何追回?
……
这些发生在田埂上、屋檐下、邻里间的事儿,
看着是家长里短,实则都是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
为此
绥滨县人民法院特别推出
【进百村 讲百案 利百姓——助推法治乡村建设】百日活动
从近年来2000余件涉农案件中精选百个案例
用白话解读法条
用身边真实案例普及法律
让法治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以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这回听完,以后借钱我一定要写的明白点!”永顺村村民听完法官讲解感慨地说道。近日,绥滨县人民法院“进百村 讲百案 利百姓——助推法治乡村建设”百日活动第一轮以案释法正式开讲,7名法官深入辖区内13个村屯,带着真实案例坐在村民中间,以“拉家常、唠唠嗑”的方式释法理、解法条,以身边小案普及大道理!
“曾经有这么一个案子,就是两家人因为承包地分界线的事儿,大吵大闹互不相让,最终闹上了法庭。”法官连佰洋回忆着说道,“其实这类纠纷不难解,只要保留好土地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书,再结合村里相关的土地台账,两相对照加上现场测量,边界一清二楚,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句句实在话通俗易懂,让村民频频点头。
在富强乡奋斗村,法官张玉涛讲述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案例更让人警醒:邻县的王某和李某做生意亏了本,竟伪造20万元借条起诉同乡张某,谎称对方是担保人要求还钱。幸亏法院细查发现,借条日期与实际情况对不上,转账记录也是假的。最终,这王某和李某因虚假诉讼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法律可容不得半点糊弄!”村民们听后纷纷感慨。
“讲百案”不只是讲案例,更要唠透家常里的“法”。在村里的活动室,法官拿起《民法典》,就着村民关心的赡养与继承问题细细解读:“赡养老人可不是给口饭吃就完了,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既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更要让老人心里舒坦。至于遗产继承,子女都有份,原则上平分,但谁对老人尽孝多,法庭也会在判决时多倾斜几分。”这样的互动,既把法律条文讲成了“大白话”,更把“孝老爱亲”的好家风种进了大家心里。
“百日活动”序幕只是刚刚拉开,县法院全体法官的脚步将向9个乡镇、109个村屯继续延伸,法官们把每寸土地化作司法为民的坐标,通过开展宣传普法,在为乡亲答疑解惑的同时,锤炼司法初心、提升业务本领。法官们的脚步会印在更多村屯的晨光暮色里,把乡音里的智慧融进判案思路,让法律条文更有乡土的温度,让司法为民的根基在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长成守护乡村安宁的繁茂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