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法院“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任务目标要求,培树鹤岗法院人文精神,厚植司法人文情怀,塑造干警司法良知,以文化软实力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融合发展,锤炼堪当时代重任的法院铁军,从5月9日起,我们推出“文化铸品”专栏,系统介绍鹤岗法院文化建设成就。
兴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韩锡艳
兴安区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深入推进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按照“与实际相契合、与需求相结合、与主业相融合”的思路,以“四项品牌”即“炽(赤)心暖阳”党建品牌、“兴法先锋”普法品牌、“峻德‘枫’采”解纷品牌、“兴法青力量”青年工作品牌建设为抓手,注重提升法院文化建设的辨识度,着力构建具有兴安法院特色的品牌矩阵,打造司法为民“兴法实践”,为兴安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以“炽(赤)心暖阳”党建品牌为引领,激活提质增效强劲动能
兴安区人民法院以打造“炽(赤)心暖阳”党建品牌为着力点,通过“纽带式”引领、“联动式”提升、“融合式”发展三项举措,推动党建、队建与审执工作有机融合、协同共进,实现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显亮点、难点工作获突破,切实将党建效能转化为驱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是夯实思想筑根基。扎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充分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及个人自学等多样化学习途径,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通过为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参观革命老区纪念馆等特色活动,持续增进党员干警的身份认同,引导干警在思想淬炼中强化责任担当。
二是党建赋能促提升。深化落实“五牢记、五牢合”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体系,研究制定《强化党建引领 聚焦“五力”赋能活动实施方案》,把党建融入司法审判全过程各环节。开展“党建+业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审判实务研讨、典型案例剖析、应急处突模拟等实践方式,提升党员干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三是网格化管理激活力。着力构建“一支部一品牌、一庭室一特色”党建工作新模式,形成党建业务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党员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对党员干警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审判、执行、法庭创建、多元解纷四个党小组,各小组立足职能定位,带头攻坚克难,以党建凝心聚魂,激发内生动力。
以“兴法先锋”普法品牌为延伸,擦亮司法为民金色名片
兴安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精选16名理论功底深厚、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组建“兴法先锋”普法宣传队,针对企业、学生、群众等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积极探索“司法+N”融合普法模式,让法治宣传用“新”更用“心”。2024年以来,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26期1800余人次受邀走进法院;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旁听案件庭审16期360余人次;深入辖区企业、社区、村屯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同时,注重创新载体活化形式,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普法宣传工作。
一是“司法+未成年人保护”,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托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加强与辖区中小学校学生的紧密联系,在本院微信公众号设立“小楠姐姐讲故事”专栏,发布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知识、科普文章等内容,开通“小楠姐姐讲故事”邮箱,在校内设置“青听角”,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解答法律问题,与市广播电台合作推出“小楠姐姐讲故事”专栏,巧借媒体力量,扩大普法教育“朋友圈”。
二是“司法+法治地摊”,助力“夜市经济”发展。紧紧抓住“兴安地烤”火爆出圈、人民广场“青岛啤酒节”等契机,采取“法治夜市”的形式,通过在“兴安地烤”“人民广场”设立普法宣传点,大力宣传推广“龙法和”云法庭解纷系统,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文化周边,为夜市商户、游玩市民送上一份“法治大餐”。
三是“司法+文旅”,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探索“司法+文旅”模式,通过设立旅游服务窗口、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大破坏环境资源案件惩处力度等措施,为鹤岗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在鹤岗市第八届“梨花有约 爱在鹤岗”赏花周活动期间,把普法宣传送到景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推广线上法律服务平台等方式,为游客送上了一份“法治礼包”,以司法力量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以“峻德新‘枫’”解纷品牌为主线,绘就矿区解纷新“枫”景
近年来,峻德人民法庭针对辖区煤矿多、涉煤企业多、矿工多的地域特点,以“矿区解纷”为重点,以“峻德新‘枫’”解纷品牌为主线,聚焦“和谐”“绿色”“法治”三个工作维度,深入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不断探索“枫桥经验”鹤岗样本、兴安样本、峻德法庭样本。
一是“网格+法格”促共建。党员干警化身“法格员”,与峻德辖区“四员合一”人员结对,充分发挥调解指导作用,指导网格员依托辖区熟、情况熟、人员熟的优势,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隐患性矛盾纠纷,干警主动加入社区居民群,将“法格”融入“网格”,将多元解纷工作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构建“人在网格走,事在法格解”的全新解纷模式,助力基层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法助睦邻”促解纷。联合锦绣社区党支部开展融合共建,通过设置网格睦邻点、建立普法睦邻课堂等方式,叫响“法助睦邻”党建品牌,依托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特邀全国人大代表、锦绣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佟秀莲加入“四员合一”调解队伍,实现人大代表和法官优势互补、合力解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2024年3月,佟秀莲积极参与化解了一起社区群众20余人因顶楼漏水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的案件,通过向群众、开发商释法说理,引导大家合理表达诉求,讲明利害关系,最终圆满化解。2024年以来,共联合开展学习座谈、普法宣传、主题党日等活动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9件。
三是“以法护企”促发展。紧紧围绕辖区企业司法需求,峻德人民法庭组建“以法助企”党员服务队,主动深入辖区企业走访调研,依托“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不断升级民营企业商事案件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妥善化解了某某物业公司系列纠纷等案件70余件。
以“兴法青力量”青年工作品牌为载体,助力青年干警跑出成长加速度
兴安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青年干警成长路径,坚持“带、育、管”结合,以“年轻干警导师制”为青年干警引领,以“青法兴语坛”涵养青年干警文化底蕴,以“法官讲堂”助推青年干警素能提升。
一是内部挖潜强本领。探索推行“年轻干警导师制”,结对建立“师徒组合”,构建阶梯级导师体系,带动年轻干警快速进入角色。在纠纷化解、案件审理、普法宣传等工作中,由庭室负责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青年干警快速成长,为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备力量。2024年由4名法官助理合作撰写的论文《破产撤销权制度研究》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破产法论坛优秀论文征文三等奖。
二是关心关爱促发展。着力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当好青年干警思想上的“引路人”、能力上的“培育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关心青年干警婚恋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干警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4次,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青年干警的“荣誉感”。
三是实践赋能搭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法官助理、书记员共同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同时依托“青法兴语坛”“法官讲堂”等载体,鼓励青年干警分享工作感悟和工作经验,进一步引导青年干警将党的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2024年以来,青年干警结合工作实际为全院干警开展专题讲座7次,进一步调动了青年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今后工作中,兴安区人民法院将深入推进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进一步挖掘、推广有兴安区人民法院特色的亮点品牌,持续擦亮“兴法”特色品牌底色,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