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法院“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任务目标要求,培树鹤岗法院人文精神,厚植司法人文情怀,塑造干警司法良知,以文化软实力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融合发展,锤炼堪当时代重任的法院铁军,从5月9日起,我们推出“文化铸品”专栏,系统介绍鹤岗法院文化建设成就。
萝北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徐海斌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今年四月,省法院提出“文化铸品”十项建设,要求全省法院干警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服务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分止争。在龙江大地东北部的萝北县,这片浸润着知青文化、拓荒文化、抗联文化的黑土地上,作为“北大仓”的司法守护者,萝北县人民法院结合地域特点,以“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为指引,深耕机关党建文化,以维护核心、筑牢同心、坚定决心、凝聚民心的“四心”工作法为抓手,将红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脉,把党建“软实力”锻造成审执“硬支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近三年,共有11个集体、23名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其中,2024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2019年—2023年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
一、维护核心:以党性教育筑牢文化之基
文化如水,信仰如根。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院不可动摇的根本政治原则,党性教育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更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萝北县人民法院通过“内外兼修”,教育引导干警高举旗帜、走在前列。
红色浸润,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将党员活动室延伸到楼层长廊、楼梯间,打造“一楼层一主题”党建文化墙,将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融入其中,让“党是领导一切的”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真正实现了“让党旗在机关高高飘扬,让党徽在岗位熠熠生辉”。
云端课堂,用好掌上学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开设“学党史·诵经典”专栏、党建之声板块,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微党课等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将碎片时间转化为“充电时刻”,实现党性教育从“集中学”到“常态学”、从“被动听”到“主动悟”的转变,让“党就在我身边”成为干警的生活习惯。
正反镜鉴,严肃党员纪律教育。组织干警走进兴东抗联交通站旧址,感受革命先辈的忠诚信仰;在垦荒纪念馆里,聆听拓荒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感人事迹。同时,开展反面典型腐败案件警示教育,并邀请党员干警家属代表在全院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围绕“廉洁治家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进行交流发言,让“党就在我心中”成为干警的行动自觉。
二、筑牢同心:以组织建设凝聚奋进之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法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体系,萝北县人民法院持续推进省法院提出的“五牢记、五融合”政治业务融合实施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司法生产力,打造出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审判执行队伍。2024年,院党总支被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级成长型基层党建示范点。
优化支部组织设置。打破传统按行政部门设支部的模式,将同一审判执行业务线的主管院领导、庭室干警划入同一支部,建立党支部与庭室“双向互动”机制:支部会议上,既研究党建工作,也分析案件质效;庭室会议中,既讨论业务难题,也开展政治学习。这种“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创新模式,使党支部成为审判执行的“前沿指挥部”,庭室成为党性锻炼的“实践课堂”。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四个一”能力提升行动:每周一次“法官课堂”,每月一次研讨交流,每季一期知识培训,每年一场法官论坛。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优秀裁判文书、庭审评选活动,2024年上半年,王平法官主审的劳动争议案件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庭审”二等奖,据统计,近三年来,我院9名干警成功考取法律职业资格A证,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发挥党员领航作用。各支部结合审执工作实际,围绕“审判工作现代化”“八思八问”“如我在诉”等主题开展思想“政治体检”、专题研讨14次,切实将法治工作这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做好。在疑难案件审理、执行攻坚、窗口接待等岗位设立“党员先锋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干警“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在某系列执行案件中,两名党员干警连续三天“背靠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既维护了申请人权益,又挽救了被执行企业。
三、坚定决心:以高效审执践行公正之责
执法办案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效率和公正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最基本期待。萝北县人民法院将党建文化激发的内生动力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实际行动,以“四融”工作法为引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度与温度。
加快涉企案件审理速度。针对县域经济特点,设立“服务企业示范岗”,由党员干警轮流值班,为涉企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平均审理天数从31.05天压缩至27天,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62%。同时,推广在线立案、电子送达等数字司法举措,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参与诉讼。
提升公正司法温度。精心打造“客厅家居式”家事法庭,温馨的沙发、柔和的灯光取代了严肃的法台法椅,法官化身“家庭调解员”,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矛盾。家事法庭自成立以来成功调处了200余起家庭纠纷,让40余对夫妻破镜重圆。在诉讼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眼镜、电脑、复印机等便民设施,2024年累计为1.5万人次提供服务,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暖心服务”。
加大执行攻坚力度。针对“执行难”问题,开展“雷霆”系列专项行动,2024年拘传123人、拘留4人,执结案件125件,执行到位金额2960万元。在常态化执行中,近三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82人、限制高消费557人,执行到位金额达2.48亿元。这些“硬核举措”,让法律文书不再是“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权益保障,彰显了法院“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坚定决心。
四、凝聚民心:以司法担当厚植为民之情
司法的温度,在于民心的厚度。萝北县人民法院以党建文化滋养为民初心,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司法成为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着眼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以支部为单位选派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法官开展“党员送法进机关”活动,助力打造法治政府,推动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彻底扭转了“告官不见官”局面。5名党员法治副校长连续三年为中小学生上“开学法治第一课”,用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县域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惠民服务举措。在院机关一楼设立爱心驿站,全天候为涉诉群众、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在乡村,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亮灯工程”成为群众口中的“民心工程”。在田间地头,法官们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法治电影进乡村”活动,创建“无讼村屯”3个,培育法治示范户6户,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深化多元解纷机制。“龙法和”云法庭、“执行法官赶大集”“支部共建法律杂货铺”……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解纷网络。名山人民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在春耕秋收、节庆活动期间深入田间地头、旅游景区,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等司法服务。近三年,通过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纠纷超千件,将大量矛盾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萝北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围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要求,不断充实法院机关党建文化内涵,推动审判质效、队伍素质、司法公信力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护航辖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