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文化铸品丨瞄准“文化铸品”四维驱动绘就基层法院“四色”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5-14 08:35:4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法院“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任务目标要求,培树鹤岗法院人文精神,厚植司法人文情怀,塑造干警司法良知,以文化软实力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融合发展,锤炼堪当时代重任的法院铁军,从5月9日起,我们推出“文化铸品”专栏,系统介绍鹤岗法院文化建设成就。

兴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范秀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法院工作是木之根,流之源,而文化建设就是法院强根固本的有效手段。作为基层法院院长,我深刻领悟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赋能,以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为指引,厚植司法人文情怀,塑造干警司法良知的重要意义。

新征程,紧贴十项建设任务目标,拓展以“公正与效率”为主旨的文化品牌创建模式,我们兴山区人民法院从审执业务中丰富积淀法院文化,以优秀法院文化引领推动审执业务高质量发展,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进方向,用“本色、主色、底色、亮色”为“文化铸品”增光添彩,让“文化铸品”焕发出时代气息和无穷活力,推动基层法院工作高质量阔步向前!

瞄准“文化铸品”政治维度,锤炼党性忠诚“本色”

持续打造“法徽熠熠党旗红”品牌,把党建文化引领作为固本培元的奠基工程。

夯实思想根基强内核:将“先锋开讲啦”活动作为干警党性教育重要载体,聚焦“讲什么、如何讲、谁来讲”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为确保教育“党味正、接地气”,坚持围绕时代发展主题、立足基层法院干警需求,内容上讲好思想理论“必修课”、讲好本地域红色资源“特色课”; 形式上坚持“线上线下”“庭内庭外” 同频共振、灵活机动;“谁来讲”坚持以上率下、以点带面,在互学互鉴中让党员干部的思想、理念、方法、能力焕然一新。

做“红”党建引擎树形象:以注重一线、注重效能、注重实绩为导向,让党员干部冲在一线、跑在一线,全力夯实“红起来”的党建引擎。立足本区域特点,坚持党旗插在哪里,哪里就有坚不可摧的防线,探索架构新时代“枫桥经验”下的“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将“星级党支部”“党员先锋岗”等品牌党建活动融入到多元解纷工作中。用加强党建来创新整体工作格局,将讲政治与抓业务、办精案、缩审限相融合,通过配强党员力量优化审判资源。号召全院党员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在全力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创先争优中,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带头主动服务群众、带头融入社区网格体系、带头严守各项纪律要求,以党建激发引领源动力,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群众纠纷化解的“主心骨”。

瞄准“文化铸品”实践维度,做实担当履职“主色”

担当履职是“文化铸品”的落脚点,也是审判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从中总结适合我们基层法院自己推动工作、落到实处的思路和方法。

体系赋能,与民心同振。统筹质效管理,充分发挥质效数据的“风向标”作用,推行管理+创新+监督“三核”驱动工作方式。采取“三细、四简、五跟进”工作法,努力推进简易程序适用,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设立裁审衔接工作室基础上,构建“三个体系”化解劳动纠纷,打造“裁审”沟通协调体系、构建“法院+N”多元调解体系、培育“和谐”劳动雇佣体系,积极探索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新机制、新路径,实现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从“碎片化”转向“全链条”的良好发展。

科技赋智,与民情同频。持续推行诉讼中心、执行专区、信访接待一站式集约化管理,大力推进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实现远程视频开庭,以减轻当事人诉累。上线了虚拟导诉员及诉讼文书智能生成系统,提高便民服务效率。强化执行指挥中心优势,突出其“神经中枢”功能,达到上下级法院协同作战、实时指挥外出执行的效果。与此同时全覆盖式推广应用“龙法和”云法庭解纷系统,实现前端一个程序解纷、后端一个平台监管。

管理赋力,与民意同行。以“评查之力”夯实“公正之基”,持续释放“三争”晋先工作效能,将推进案件实质性评查作为保障和提高办案质效的重要抓手,由浅及深,重在发现问题;由点及面,提炼总结,再予以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多重效果;由案及人,做实评查结果转化,把对“案”的评价与对“人”的管理同向发力。以评促改、以查促优,持续推动审判工作向“规范化、精品化、高质效”迈进,用实实在在的评查成果回应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瞄准“文化铸品”价值维度,擦亮过硬作风 “底色”

基层法院身处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其审判工作质效事关审判工作现代化的进展。要切实解决好个别庭审、诉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司法作风问题,就要求基层法院要加强以“良善、清廉、务实”为核心的职业文化建设。

以廉洁文化建设——立根本。加强干警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法官团队实干担当和服务意识。注重在重大事项中磨砺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干部。落实“大管理观”要求,强化“如我在诉”、树牢“如我在执”意识。加强审执工作监督管理,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把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持续抓好“三个规定”、党纪学习教育的贯彻落实相结合,以各项铁规禁令作为日常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法院干警不断营造清风正气的工作氛围,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从而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以精神文明建设---添活力。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督促党员在“报到”社区挂牌亮明党员身份,主动深入弃管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志愿服务,主动完成“携手共建和美家园”工作任务,营造“我服务、我奉献、我快乐”的良好氛围。通过每日“工间操”缓解疲劳、释放压力。开展 “致敬红色经典 重温红色记忆”颂红诗、“柔肩担重任 巾帼展芳华”和“存戒惧 强党性”等主题党日活动,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瞄准“文化铸品”争创维度,打造司法为民“亮色”

弘扬争创文化,把“三争”晋先作为实现“走在前列”目标工作总抓手,深入挖掘兴山区法院独有的文化底蕴,用树品牌、打造司法为民“亮色”,砥砺创新实干之志。

打造基层普法驿站,建新阵地。依托“巡回审判+法官工作室+N”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出“20分钟”普法宣教品牌。法官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拓宽法官社会服务功能,坚持做到“调解+20分钟普法宣传”“法律援助+20分钟普法宣传”,以“接地气”“走出去”的方式,打造“一个基层服务点就是一个普法驿站”,形成了“人人都是宣传员,处处都是宣传阵地”的法治文化宣传格局。

拓展特需群体服务,辟新思路。不断深化“一核多元”融合式解纷模式,将智慧审判注入“一核多元”的核心,把“数字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装进“巡回审判包”。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纠纷调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下,持续探索“智慧巡回审判包+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品牌。法官“拎包”出庭,为当事人打造“私人定制”版庭审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特需群体”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家事疏调化解,创新品牌。依托全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职能,运用“司法+心理疏调”模式,全方位打造“心连心家事疏调工作室”,特聘“心理咨询师”参与调解,将情绪抚慰、疏导融入纠纷化解中,开展判后回访、帮扶等,助力亲情重塑,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凝聚文化之魂,瞄准“文化铸品”新维度,兴山区人民法院将以“文化铸品”十项建设任务目标为突破口,培树法院人文精神,用品牌文化建设夯实发展“硬支撑”,助力绘就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