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孩子上学的钱终于有着落了!”
“之前欠的工伤款我们矿昨天已经都给完了,这段时间法官你也费心了。”
近日,鹤岗市兴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通过“执前和解+执前督促”的方式集中解决了五起涉辖区内某煤矿企业的工伤款赔付案件,申请执行标的总金额四十余万元,成功将纠纷化解在执前,全力保障受伤工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同时也为煤企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执行费用。
案情简介
“赔偿款迟迟拿不到,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实在撑不住了。”
这已经是两天内第5位来到兴安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同一家煤矿给付工伤赔偿款的工人了。执行服务专区的干警收到材料后集中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为切实保障煤矿受伤工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当事人尽快拿到工伤赔偿款,承办法官将5起案件合并处理,统一约谈涉案煤矿负责人,商讨如何解决工人的生活难题。
“因为没开工,咱煤矿也有难处,赔付工伤款这事儿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承办法官在与煤矿负责人交谈中得知,因政策调整和自身经营等原因,该煤矿已停工停产一段时间,除上述已向执行局申请执行的五件工伤赔偿案件外,还有十余件工伤赔偿案件尚未申请执行。可是不生产就没有营收,煤矿发展短期受阻,赔付工人一事自然遥遥无期,煤矿并非不想解决问题,只是当前确实缺乏资金。一时间,案件进展似乎陷入了僵局……
督促和解理纷争 情法融合化心结
当企业发展的问题遭遇工人生活的难题,此时,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是摆在承办法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向煤矿下发«主动履行义务督促告知书»,告知书中写明了煤矿应履行义务的金额,并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对煤矿晓以利害,为正式进入执行程序设立缓冲期,给予煤矿筹集款项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煤矿负责人的压力。
与此同时,承办法官与几名工人之间就现实情况多次反复交流,从思想上入手,缓和了双方的紧张关系,在工人得知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后,多数表示可以就实际履行金额作出一定让步,而煤矿在了解到工人肯为此事予以让步后则大为感动,煤矿管理层当即表态,就是借钱也要想办法把拖欠的工伤款全部履行到位,同时把那些还没申请执行的十余起工伤案件也一并处理。双方进退之间,温情尽显。
最终,在法官的见证下,五名受伤工人的赔偿款陆续到位,纠纷成功止步于执行阶段之前。
执前化解矛盾纠纷是执源治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案中,通过执前和解与执前督促的双重发力为涉案主体节省了更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下一步,兴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将继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服务辖区群众和企业,进一步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从“情、理、法”融合的角度入手,给出法律判断、提出专业建议、做通思想工作。真正做到让群众“揣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