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宗旨的外化。家长里短的“小案”,件件连着民心、关乎民生,办案法官要带着感情、责任、方法办案,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既判是非,也暖人心。
鹤岗中院近期将推出“如我在诉”专栏,集中宣传一批典型案例,让“如我在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整整9页、三千多字!”接过老人手写的起诉状,法官武晶确实是有些惊奇。而感受到法官满脸疑惑的老人,态度很坚决。
“我憋屈了这么久,这婚必须离……”
两位老人一位75岁、一位70岁,这么大年纪,到底什么原因,一定要非离婚不可?
原来当事人张大爷和王大妈于2021年登记结婚,二人均是再婚。张大爷说,他和王大妈属于自由恋爱。当时,退休后的王大妈一直在环卫干清扫工作,自己虽然是机关退休,两人文化水平上有差异,但是看到王大妈踏实能干的样子,自己还是被吸引了。正如他 “起诉状”第一段所写的是因为“有缘相爱”。
但是,爱情敌不过柴米油盐……
婚后这两年多,两位老人在生活中摩擦增多、争吵不断。用张大爷的话,“婚后,她逐渐原形毕露、脾气暴躁、性格阴暗、多愁善感,一点不如意就掉脸子或大喊大叫,弄得我整日心慌慌的……”
因为都各自有儿孙,各自就都存在私心,张大爷给自己孙子多少钱,王大妈认为也应该给自己儿子多少钱,再之因为种菜园、冬季清雪、家里购置物品,乃至坐公交车与异性说话等琐碎日常都会成为俩人吵架的导火索。
在第二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位老人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看到双方之间的感情已破裂且无和好的可能,张大爷便提出离婚的要求。但王大妈同意离婚的条件是张大爷必须给付其补偿金8万元,两人协商无果后,张大爷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中,法官发现二人在婚姻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张大爷说王大妈,“为了个人利益,得寸进尺、咄咄逼人……”
王大妈说:“跟着他图什么?”“负担一半的生活费,有病还自行承担医药费,还不如继续扫大街或当保姆……”
王大妈表示自己身体不好,双方的身份差距也比较悬殊,所以她想让张大爷支付补偿金8万元。而这8万元也成为张大爷手写三千字“愤讨”王大妈的导火索。
细数自己审理过的婚姻纠纷,基本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武晶看着“铁了心”的张大爷,也看出了王大妈希望“老有所依”的内心需求。作为调解过程中的 “斡旋者”,法官采取了“拉家常式”的沟通方法,分别从疏导双方埋怨、委屈的情绪和梳理双方争执的焦点入手,缓解双方不满情绪,厘清法律事实,并大致勾勒出当事人的底线,提出调解方案。
考虑到张大爷年事已高,希望王大妈能减少点赔偿金。而抛开俩人生活中的琐碎矛盾,王大妈在日常生活中也确实把张大爷照顾得很好,并且双方也有感情基础。最终,在法官的悉心劝导下,张大爷给付王大妈补偿金一万元,双方同意和平结束婚姻关系。
“离婚纠纷是小案,但是不能小看”。作为一名主审民事案件多年的法官,武晶处理离婚纠纷无数。但在处理老年人的“家长里短”时,她明白,仅处理婚姻关系并不能有效解决双方的实际问题,“依法”办理是底线,“办好”才是根本,要通过认真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用耐心与共情去换位思考,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抓实落细“如我在诉”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