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如我在诉 | 走出法院进村屯,法官帮忙解决“要账难”

发布时间:2024-07-04 08:45:04


“如我在诉”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宗旨的外化。家长里短的“小案”,件件连着民心、关乎民生,办案法官要带着感情、责任、方法办案,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既判是非,也暖人心。

鹤岗中院近期推出“如我在诉”专栏,集中宣传一批典型案例,让“如我在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上午8点,对于繁华的大都市来说已然是车水马龙、人流攒动,但在法官眭焕工作的地方,这个临江的小县,才刚刚升腾起烟火气。

“我第一次见到姜女士的时候,她给我的感觉是谨小慎微,更多的是恐惧,因为她是一位残疾人,她坐着轮椅来的,就她自己一人。”绥滨县人民法院民事法官眭焕这样评价这位当事人。

从经营服装店的女强人,到陷入困境的苦命人

姜女士曾在绥滨县经营着一家品牌男装,因商品质量、服务口碑过硬,倍受消费者亲睐。在经营过程中,姜女士多少都会给“回头客”一些优惠,有时候甚至可以靠信誉进行赊购、办卡等。长此以往,各种交易凭据、欠条、对账欠付信息等已经记录了满满两大笔记本,但钱却迟迟没有给付,这是姜女士一直以来的心病。

因经营不善,2020年姜女士的服装店累计负债达30多万,与此同时身体又被查出疾病。2024年5月,面对生活和健康压力,姜女士无奈带着两本密密麻麻的记账本来到了绥滨县人民法院。

面对着厚厚的两本账册,眭焕法官开动起了他的“活思维”,如何为姜女士追回30多万的欠款,让她生活有盼头,成为了当务之急。就这样,眭焕法官带领两位书记员和一名辅助人员,带着身体行动不便的姜女士,下乡入屯,开始了一场不一样的“清收”工作。

“九零后”年轻法官,便衣“下乡入屯”定分止争

“我们没有穿着制服,目的是避免引起被告当事人的不满情绪,使得原本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而且绥滨本身县域很小,是熟人社会,一旦有法官造访,百姓中间难免传开误解性的流言,这样也不利于矛盾纠纷的解决。”眭焕法官说道。

5月22日,在当事人姜女士的带领下,眭焕法官和书记员等四人前往绥滨县某社区某当事人住所,通过电话联系、当面协调,共为姜女士追索回欠款1.2万余元,其中两笔5000元当场履行。履行后,眭焕对各方当事人进行了释法析理,其中一位当事人在调解中提出在姜女士处购买的衣服质量有问题,现场法官也检查了该服装的质量,并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调解现场,姜女士握着眭焕法官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她眼中的谨慎胆小已然变成了坚定和感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唯有厚植为民情怀,守好为民初心,秉持“如我在诉”意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执法办案成效铺陈“人民至上”的底色,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的重任,无愧于人民的殷切嘱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