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初以来,鹤岗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工作要求,将创建“四员合一”队伍、设立“社区法官工作室”、研发“e网通”小程序作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推动解纷力量向基层一线延伸,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塞北枫桥”。
向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巍
鹤岗市向阳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承“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理念,按照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和“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紧盯“四解”解纷关口,在完善诉源治理机制、优化多元解纷流程、赋能基层治理平台等方面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创新诉源治理“1+4工作法”,最大努力为矛盾纠纷画上“休止符”,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坚持党的领导,构建诉源治理“1+4工作法”新格局

构建“党委+‘四大调解’组织”联动机制,“1”,就是将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4”,就是主动协调疏通、联动衔接人民、行政、行业、司法“四大调解”组织,将法院工作嵌入区委领导、政法委牵头、法院主推、各部门广泛参与的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对接人社局、劳动仲裁、医调委、金融和公安、检察机关等多家单位,整合专业资源,精准、专业、对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提高了诉前化解效率和成功率。今年以来,向阳区人民法院向司法行政、综治、信访和律师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委托、委派调解案件成功率达46.2%,构建了多元解纷“经纬网”,找准了为群众解纷的“坐标系”。向阳区人民法院司法建议被转化为区政府重要决策并制发了《鹤岗市向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住宅区电动车充电桩安装及后期秩序维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区物业公司参照执行,并由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督办。
深化流程创新,打造诉源治理“1+4工作法”新模式


构建“诉讼服务中心+点线面体”诉源治理新模式。“1”,就是以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驱动器,统筹诉前分案、派单、录入、统计、考核等管理功能。“4”,就是点线面体多维度发力。一是以“点”发力,对接法官指导调解用“实劲”。7个社区全覆盖建立“法官工作室”,法官、法官助理“全员进格、一员多格”,对全部137个网格线下全报到,线上工作群全进入,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二是以“线”为引,分级调解出“实招”。以“四员合一”人员跟进、驻院人民调解员包片,在“诉外、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集中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全流程调解。三是以“面”覆盖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见“实效”。以网格员人员熟、地域熟、情况熟等特点,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就地调,成功把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入口端,让矛盾纠纷止步于“诉前一公里”。四是“法律专家团队”全方位提供法律咨询、精研法律适用为“体”专业调,固法治“根本”。畅通“法律专家团队”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指导和规范途径,确保矛盾纠纷处置化解始终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围绕“小事不出楼宇,矛盾就地化解”目标,我院“梧桐无讼社区”示范点“法官工作室”与“四员合一”人员的《黄河小区25户居民返还房屋差价款案》化解经验,在《人民法院报》上刊发。
突出特色品牌效应,释放诉源治理“1+4工作法”新动能




强化“维焕大姐工作室+‘四室’”建设新效能。“1”,就是以“维焕大姐工作室”特色品牌效应带动诉源治理工作落细、落实、落靠。“4”,就是为突出一站化、集约式、融合化特点,积极构建老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室、法律咨询室、心理疏导室“四室”全覆盖,为辖区群众提供诉前指引、法律咨询、前置调解、心理抚慰等一站式前端化解服务。吸纳退休法官、政府退休人员、人民陪审员等社会力量入驻,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向阳区人民法院《以“四个主动”为推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经验在全市政法系统和全省法院立案系统交流推广。
下一步,向阳区人民法院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中院的有力指导下,在区政府、区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健全“四化”解纷体系,紧盯“四解”解纷关口,着力把诉源治理作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性解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法结心结双解,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提供坚实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