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审判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要把能动司法贯穿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审判工作始终,以司法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鹤岗市两级法院以开展“能动司法大讨论促‘三争’晋先”活动为抓手,引领干警把能动司法贯穿新时代审判工作始终,抓实“公正与效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能动司法展现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开展以来,鹤岗两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的使命责任,以推进思想观念、工作体系、工作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三争”晋先为总抓手,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实现司法服务水平、多元解纷效果、司法审判质效、基层发展活力“四个明显”提升,推进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全面晋位争先。
以“三争”晋先为工作总抓手,把理论知识大学习、能动司法大讨论、机关干部大调研、攻坚克难大整改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制定实施《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能动司法工作27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诉前、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积极改进司法方式,展现法院担当作为。截至7月31日,诉讼新收案件5541件,同比下降29.66%;执行新收案件3842件,同比下降18.19;批量案件减少56.14%,诉讼案件调解同比提升19.28%。
探索建立多元纠纷解决创新机制,成立“潘英华工作室”,推出“四心工作法”,诉前调解团队采用2名退休法官、3名法官助理、9名人民调解员构成的“2+3+9”工作模式,缩短一审民事案件审理期限,成功调解案件120余件。融合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司法协助员、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成立“驻社区法官工作室”,更好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一线。截至目前,对接法官共下沉开展工作30余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近107人次,普法宣传4次,“四员合一”人员协助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30余件。
以“四个牵引”为着力点,构建能动司法新路径。以“法官工作室”为牵引,源头化解矛盾。选派有能力、业务精的法官入驻社区,与“四员合一”人员通力合作,开展“点对点培训、面对面指导”,做到有纠纷调解,无纠纷指导。截止目前,法官轮值17次、提供法律服务130余次、开展培训3次、化解纠纷240余起。以“维焕大姐调解室”为牵引,高效办结案件。按照“1+1+1+2”模式配齐配强人员,联动打造“调解+速裁”阶梯式解纷机制,发挥简案快审团队专业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就地高效化解。以包联企业“每季走访”活动为牵引,助企纾困解难。班子成员与12家包联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府院企”三方联动,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6件次。以“一站式”中心为牵引,满足多元需求。积极打造“诉讼服务、执行事务及信访化解”三个“一站式”中心,实现“事务性工作一站式办理,程序性事项一次性告知”。设立联系法官执行热线3217048,打通执行服务最后一公里。自执行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接待当事人案件查询273人次、速执案件67件。
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守为民情怀和司法担当,奋力谱好兴安区人民法院能动司法“三部曲”,切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校准宣传靶向,谱好诉源治理“前奏曲”。联合学校、村屯、社区等基层一线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通过“法治副校长”安全课堂、“公众开放日”等新颖路径,以专题讲座、发放普法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整合诉前力量,谱好联动调解“协奏曲”。以“法官工作室”为依托,选派17名员额法官进行驻点对接26次,线上对接(微信)38次,接受群众咨询18次,通过线下值守和线上即时联络相结合的方式跟踪做好社区“四员合一”人员业务培训、联络指导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深挖企业风险点,谱好院企共建“和谐曲”。班子成员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上门体检”帮助企业发现和分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今年以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件次,包联企业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