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兴安区法院召开审判质效分析会,通报1月份审判质效指标排名情况,剖析质效短板,提出改进措施,强化科学精细审判管理,对“一审发改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占比”三项弱项指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弱项指标全面提升。
会议强调,要增强主动意识,把握办案进度和办案节奏,将每一个案件作为一个“司法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要强化统筹意识,科学制定结案计划,合理调配办案力量,实现均衡结案。要提升服务意识,审判管理部门要加强数据分析预警,做好重点节点跟踪通报和指标监测,指导业务部门提升案件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会议强调,要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开展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直播评比和法律知识测试等活动,不断提升干警司法能力。要优化审判资源,推行“1+1+1+N”工作模式,促进审判力量合理利用,实现立案速裁、刑事审判、民事审判等新型审判团队办案效能最大化。要规范院庭长职能定位,发挥院庭长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黄牌警示催办制度,院庭长带头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激励调动员额法官工作热情,促进提升审判质效。要补短板强弱项,抓好均衡受案和均衡结案,紧盯16项质效指标和年终绩效指标,逐项整改提升,强化指导督办和跟踪问效,推动法院整体工作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