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园地 -> 法官随笔

刘延鑫:平凡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1-07-14 15:51:37


    刘延鑫,现任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2008年开始工作至今,一直在立案窗口岗位,从最开始不知道如何解答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到现在可以从法律、情理解决当事人的疑问,这离不开孜孜不倦的学习。

    首先是学习政治理论,用坚定理想信念武装头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坚持的初心,为来到法院立案窗口的人民群众答疑解惑是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工作使刘延鑫认识到人民群众信任的重要性,人民群众的信任也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只有信任,人民群众才会来到法院立案窗口咨询,也只有信任,人民群众才能听进去他的解答。这种信任让刘延鑫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决,让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更坚定。刘延鑫深知他只是法院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同时他也是一名普通群众,没有多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多于他们的职责。其次是学习法律法规,用全面的法律知识服务窗口工作。作为法院干警,必须储备法律法规知识,2008年刘延鑫开始自学法律知识,先后三次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在2010年通过了考试取得了A证。但理论知识不能代表一切,能够讲出来、说清楚、让人民群众听明白才是理论转化成实践的目的,才能显示知识的力量。平时刘延鑫很注意收集新颁布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在窗口工作时会尽全力找到相应的法律规定,解释相关法条的内容,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白。单纯的解释法律规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法律的温暖。来法院的人民群众中有很多是上了岁数的人,为了能让他们听懂,刘延鑫不仅仅是靠嘴去讲,还会将法律条文打印下来给他们,将他们需要的诉状模板打印下来给他们,将他们需要的补充材料的内容逐项写下来给他们。刘延鑫知道这些微小的工作最能体现法院的温暖,最能体现我们是人民的法院。第三向经验丰富的法官学习。入职有先后,但学习没有先后。只要是对推动工作有力、只要是对审理案件有帮助、只要是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刘延鑫都会虚心请教,好思路、好想法都可以作为他改进工作的源泉。刘延鑫没有办案标兵、调解能手等光环环绕,也没有法律学士、法律硕士的学历,但他坚信平凡的工作才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平凡的工作才能为争创一流法院添砖加瓦。

    有爱就能坚持;只要坚持,梦能抵达的地方,脚步也一定可以走到!到法院工作前,刘延鑫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6451部队,部队生活培养了他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的作风,部队生活培养了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刘延鑫把多年来根植于自己身体里的作风倾注到窗口工作中,立案窗口是人民法院的名片,是群众进行诉讼的第一道门槛,在这个司法的最前沿,法院干警在群众心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严格要求自己,公正对待当事人,是法院干警基本素质要求,多年来刘延鑫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立案窗口,刘延鑫做到了坚持原则,严把立案质量关。刘延鑫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不畏权势所压;二是不为私情所徇;三是不为金钱所动。干好每个岗位的每件小事,为创人民满意法院贡献力量。立案庭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刘延鑫身兼多职,立案受理、审理案件、上诉案件登记等等,忙完这头忙那头。但刘延鑫没有怨言,因为他坚信,坚持能架起开始与抵达之间的桥梁,坚持也能汇成努力与前行的乐章。2018年至2020年刘延鑫共审结各类案件635件,共登记立案4818件,完成省院调卷341件次,接收省院退卷531件次。在立案大厅受理接待这个窗口岗位,与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打交道。从法院上班到下班,人来人往,并且多数当事人法律知识非常欠缺,且法律意识不强,不易沟通。但刘延鑫能日复一日地笑脸相迎、耐心解答、认真办理、任劳任怨。有时接待大厅里当事人排成长队,因受理立案、解答疑问而得不到休息,但刘延鑫仍然不厌其烦,保持周到的服务,有些焦躁激动的人经过明法析理缓解了情绪,有些愁眉苦脸的人经解答后欣慰地离去。12年如一日,刘延鑫就在这里,把自己当成一枚螺丝钉,坚信只有钉得牢、拧的紧,才能够为这个大集体贡献无尽的力量。

    到法院工作12年,领导的谆谆教导,同事的真诚帮助,让刘延鑫更加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将一如既往,始终如一,坚定法治信仰,坚持敬业奉献,力争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