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园地 -> 法官随笔

李德厚:坚持司法为民 争做法律朝圣者

发布时间:2021-07-15 15:50:15


    李德厚是市中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1995年通过考试进入中院,1999年3月到民一庭工作,在民事审判战线从书记员、助审员干起,到如今已经有22年的时间。

    有人说:“权力集中在你手里的时候,那是一种乐趣。”对此李德厚难以理解。每一次在市人大履职宣誓的时候,李德厚都庄严承诺:手中的审判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代表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肩负的是责任和使命,他感到的也只是沉甸甸的担子和对这份职业的敬畏。22年里李德厚所承办和参与审理的案件有2000余件,在审理每一起案件时,李德厚心里头都只装着一个念头:那就是为民司法。

    为民司法,首先就是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疾苦,为此李德厚在审判实践中也经常是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去考虑他们的所想、所求。有一次到绥滨的一个村去勘查地界,途中遇到瓢泼大雨,到了村里时,道路泥泞不堪,农田里更是沟满壕平,到处是积水和稀泥,县里的同志跟李德厚说:“这时候下地危险,不如过个几天等地里干一干再来。”当时李德厚想:春耕在即,案件判不出去,一旦误了农时,耽搁了当事人种地,那他们的损失可就大了!李德厚就对他们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会耽误村民种地了。”于是先找来雨靴,从田地边拾起一根木棍子,冒着大雨,一边试探一边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地界弄清楚,虽然衣服被淋透、雨靴被灌包,身上粘满了泥,但当双方当事人表示全都服判后,李德厚的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为民司法,还要不畏强权,坚守正义。李德厚刚到民一庭工作不久,办理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审因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上诉后,在庭审中哭着对李德厚说:“法官,好几个人都看见我被打了,就是因为他家认识社会上的人,看见我挨打的人都不敢给我作证,真的是冤啊。”李德厚看着他的神情,读懂了他的委屈,但裁判是需要证据的,因此还不能凭借着感觉来判案,如果上诉人讲述的是实情,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让邪势凌弱?送走了当事人后,李德厚的心中始终不能平静,上诉人对法官的信任、对被告的指控和那委屈的神情始终在李德厚的脑海里萦绕。第二天一上班,李德厚就亲自走访了4名在场的证人,当他从最后一家离开时,不远处围上来四五个流氓打扮的人,其中一个光头模样的人斜眼瞪着李德厚说:“你不就是法院的吗?你想翻案啊?!”李德厚直视着他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共产党的天下,你们掂量着办!”。第三天,只见上诉人高高兴兴的来找李德厚说,被告和解了,赔了五千元钱,他来撤诉了。

    为民司法,更要有大局观念,投身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中来。在民事审判中,既要依法维护老百姓个体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国家整体的利益。2015至2016年间,五道岗畜牧场与南大排新村近百户村民就土地承包发生争执,该案属历史遗留问题,双方矛盾冲突十分尖锐,一旦处理不好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为此,李德厚带领民一庭的同志,加强与基层法院的密切沟通联系,坚持做到“程序严格、不出纰漏,法律适用扎实、准确,有理有据”,依法对其中8家典型农户进行判决,同时做好下判后释法明理和思想疏导,积极化解他们的激烈情绪,并与公安、当地政府密切配合,以这8家为样板妥善解决了这一群体性事件。

    2014年李德厚担任了民一庭庭长职务,但仍然坚持承担和其他审判员一样甚至超出审判员平均的工作量,每年的结案数均排在审判绩效考核前列,虽然有很多是疑难、复杂案件,也是矛盾突出、社会关注案件,但李德厚知道这是组织的信任,是肩上的责任,只有坚守,没有退缩,必须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必须让交出的每一分答卷都让群众满意,组织放心。一段时间以来,超负荷的工作,也使他产生了工作上的压力,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恨不得能让时间停滞下来。2019年,为带头突破年办案100件的工作任务,从10月中旬直到12月31日,坚持“五加二、白加黑”,连续3个月没有休过一个休息日,硬是肯下了这块骨头。2020年,因疫情的影响,案件审结集中压在了下半年,李德厚除了早出晚归,还为自己定下了周六、周天只休一天的规矩,把“大礼拜”变成了“小礼拜”。在最近的4年里,李德厚的父亲住过7次医院、母亲住过2次医院,在他们住院期间,李德厚都坚持晚上在医院陪护,白天到单位上班,没有因此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天工作,每每想到对父母亲的愧疚,他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他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中层干部,决不能因此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无论如何都要作一个坚强的支撑者,绝不允许法院的工作在他这里塌腰。

    中国是一个人情的社会,许多案件的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挖空心思找门路,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围猎”的突破口,为了不给他们机会,也为了避免这些干扰,李德厚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请托,并始终告诫自己:亲情、友情、人之情,办案绝不徇私情;耐心、细心、责任心,司法必追求公心。2018年的一天,一名案件当事人拿着一个沉甸甸的档案袋对李德厚说:“李庭长,不求别的,我合理的地方希望你能支持我一下就行,这是一半,事后我再拿另一半。”李德厚毅然回绝他说:“请你相信我,你合理合法的请求,我一定会支持你;但是超出法律规定的,谁都支持不了你,请收回你的材料”,后来,这起案件经过艰苦、细致的审理和调解,最终调解结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壁立万仞,无欲则刚。李德厚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安步当车,如此足矣。22年的审判生涯,他付出了很多艰辛,也留下了深深的感慨。康德曾说过:“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晴空的今天,李德厚坚守为民司法的崇高法则,做一个法律的朝圣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