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园地 -> 法官随笔

戚秋敏: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发布时间:2021-07-17 15:29:01


    戚秋敏,兴安区法院峻德法庭副庭长。1996年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兴安区法院工作,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多年,共审理各类民事案件2000余件,无一件再审改判案件,无一件超审限案件,无一件上访缠诉案件,多年来多次获得法院系统优秀法官、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办案标兵、调解能手等荣誉,两次被授予个人三等功及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受到市区政府的嘉奖。

    着眼小处,“家长里短”彰显人民正义。戚秋敏所在的峻德法庭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多次被授予全省优秀法庭荣誉称号,作为这样一个优秀集体中的一员,她感到无比骄傲。刚到法庭时,戚秋敏受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的案件,原被告均系60多岁的农民,原告在自家宅基地里种了一些中药材,被告家饲养的牛跑到原告家的地里将中药材给吃了,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并进行厮打,致使原告右耳穿孔,事故发生后,原告到公安机关报案,经伤害鉴定为轻微伤,公安机关对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但未调解成功,原告到峻德法庭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其各项损失2万余元,戚秋敏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对双方进行调解,由于双方的矛盾激化,调解不成并表示要将官司打到底,而且双方均请了律师。针对这种情况,戚秋敏想,如果这起案件处理不当的话,会给当事人增加不必要的诉累,便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到法庭,先与他们聊家常,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拉近距离,取得理解和信任,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想法。然后为他们讲解法律规定,让他们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又给他们讲如果此事处理不好会产生的后果,通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实现了案结事了。

    扎根法庭,“跟踪定制”化解矛盾纠纷。戚秋敏一直坚信审判调解不分家,多年来,她在调解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精力,以“亲民、便民、爱民、帮民、护民”为指导、用春风细雨般的热情为民解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在办案中我坚持做到对待生人与熟人一样、外地人与本地人一样、没钱与有钱一样。针对辖区绝大多数是煤矿工人,工作三班倒的工作性质,一些当事人白天上班没时间参加诉讼,峻德法庭就实行“24小时全日制工作制度”,对白天上班的当事人安排下班时间到法庭参加诉讼,对公休时才有时间的当事人把诉讼时间安排在公休日,全体法官根据当事人的时间安排审判活动,做到当事人随时来有人接待,24小时全天候,随时接待。

    心系群众,“设身处地”解百姓心忧。有些当事人也会情绪激动,钻牛角尖,认为自己有理法院不公。戚秋敏受理的一个案件,原告被火车压伤左脚,受伤后虽然接受治疗但后来伤口感染并生蛆,原告为此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两年半,出院后一直到法院诉讼及上访达15年之久。对法院的抵触情绪非常大,并多次扬言如果法院再不能让她满意,就把法院给炸了。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戚秋敏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站在当事人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戚秋敏多次找她拉家常,化解抵触情绪,跟她谈案件,谈法律规定,给她指出诉求中不合法合理的部分,最后她接受了戚秋敏的建议,放弃不合理请求,帮她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合法权益,最后服判息诉,对戚秋敏所做的工作十分满意。

    廉政执法,“坚守初心”担法官使命。戚秋敏始终牢记秉公执法,严守法官职业道德标准要求,多次拒礼拒贿,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有的老百姓为表示感谢常常送来自家种的小菜,都被她婉拒了,她一直以严谨的作风坚守着廉政底线,树立新时期人民法官优良形象。

    工作和生活有冲突的时候,常常要作出艰难的抉择。2009年戚秋敏的儿子生了一场病,由于在法庭工作案多人少,工作量大的她不好意思请假带孩子看病,后来孩子的身上都开始溃烂才引起重视,经过医院检查确诊孩子得了盘状红斑狼疮,医生直接开了转院单,说这病很严重鹤岗治不了,必须入院系统治疗。戚秋敏与爱人商量,先回家用药治疗一段时间,等把手里的案件都结完了再入院治疗。戚秋敏常常深感愧疚,但她深知,法院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就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总会有些牺牲,很多时候,为了大家,只能舍小家。

    戚秋敏回首过往,收获满满,在以后的工作中,戚秋敏会坚持加强学习,牢记初心使命,公正司法,履职尽责,站好临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