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园地 -> 法官随笔

观龙江流域文明 听历史现实对话

发布时间:2015-06-11 10:32:48


    在北方七月流火的季节来到时名山岛一游,除了一览岛上的美景,得到暂时荫凉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观了《黑龙江流域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名山岛中部北侧,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一座规模宏大、颇有气魄的建筑,于2008年7月26日落成并正式向游客开放。该馆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据博物馆解说员介绍,如果从空中看《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那首尾相连的形状,就是一条飞翔的“龙”,展示了黑龙江流域“龙”文化的特殊内涵。由于参观者是在馆内参观,没有“航视”的本领,也就体验不到这个“龙”的视觉了。

    《黑龙江流域博物馆》从黑龙江的起源到古老的黑龙江文化,从世代打鱼人昔日的辛苦劳作到今天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都在馆内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整个博物馆由六个展馆构成,其奇特、大胆的构思设计令人惊叹,丰富的展品使人叫绝,特别是表现中、俄、犹太三种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流域文明中大背景中交融,使每名参观者都赞叹不己。

    我们首先来到时一楼左侧的序馆,这里主要展示了宇宙、银河和太阳系一直到黑龙江流域的形成。大厅内半球形特大银幕在形象逼真地播放着这一历史时空的演变过程,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振撼力以及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沧桑历史。在这里,我们知道了黑龙江流域早期是各自独立的湖泊水系,后来湖泊干涸,形成了方向相反的树枝状水系,经过长时间地壳的变迁运动,才形成今天的黑龙江、松花江水系。我们还从牡丹江到五大连池的火山喷发,知道和了解了黑龙江流域的地形变迁。在柔和的灯光下,我们沿着参观路线缓慢地向前走着,我们走的是黑龙江流域的曲折小径,走在这里,仿佛进入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是黑龙江流域中、蒙、俄的一些城市,从上游的额尔古纳、漠河,到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萝北、比罗比詹,再到同江、抚远、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等20多个城市夹江而列。实物模型标志清楚形象,不但具有城市地标意义,而且也显示了黑龙江对地域文明的孕育。

    一、二号馆是自然陈列馆,内分动物、植物、水族、地质矿物和古生物等五个部分。走进这里,我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惊叹与震撼,看那一大片景色别致的白桦林犹如天然自成,近景伸手可及的真实白桦与远景白桦林画虚实相融,颇具立体感和“透视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驻足“林”前,真有迈步走进林中、一饱白桦胜景的冲动。还有珍禽“丹顶鹤”、“白天鹅”在湿地里自由自在第觅食。山中“兽王”西伯利亚东北虎在白雪覆盖的山林里徘徊,虽是实体标本,但也显栩栩如生、令人生畏。那条三米多长的巨大鳇鱼标本,昭示了黑龙江流域大个体淡水鱼今天的不幸。在古生物部分,陈列了巨大的恐龙、猛犸象化石和披毛犀、原始野牛等四大古生物化石。在一座形象逼真的“丛山密林”中,阵列的其它的动物标本有狼、鹿、黑熊、狐狸、黄皮子等十几种,按其习性特点不同分布于“山”的不同部位,形象逼真,动作各异,动感十足,使人想象如果打开那巨大阵列柜的玻璃罩,它们就会瞬间溜掉……

    地质矿物部分展出的是来自黑龙江流域的各色各样的地质标本和矿物标本。看了这些展品,在我们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要感谢黑龙江这块土地对人类生存的馈赠。整个这部分的展出,从生物到动物,从山禽到矿藏,静中显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形象逼真,但令人惊叹不己,收获殷实,而且使人赏心悦目,尽管女解说员那“不许拍照,不许录像”的清脆声音不时传来,但是大家仍抑制不住内心与行为的冲动,一次一次偷偷地按下照像机的快门……

    历史文化馆主要展示的是萝北县多年来挖掘整理的六大文化;民俗馆展示的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俄罗斯,犹太民族的民风民俗。这些民风民俗,有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已经废除,有的则还延续着。

    参观毕,临出门时,方知自己差点留下一大遗憾,在“龙首”馆门口,有一件重要文物是必须要看的,那就是此馆的“镇馆之宝”——三块巨大的“硅化木”。

    一个多小时的工夫,参观了《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各个展馆,通过参观我感到,黑龙江流域文明,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我似乎听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这对话当中,我们听到了黑龙江流域历史文明的凝重声音……


关闭窗口